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me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书架功能已恢复,可注册登录账号
赵鼎赵相公在首相的位置上已经干了十年,对内,彻底完成了迁都大业,对外收了高丽,塞外,并且插手安南、大理,也算是开疆拓土有功。
毫无疑问,日后平定中兴功臣,肯定有赵相公一份。
为官到了这个地步,大可以不做不错,安心混个致仕就是了。
只不过赵鼎却不是这样的人,他一个月只有两三天回家,其余的时间都在政事堂值房,是个地地道道的工作狂。即便如此,赵鼎还嫌不足,在他的督促之下,整个大宋的官僚体系,都在高效运转。
奈何有些事情却不是靠着个人的努力就能解决的……比如今年入冬,早早来了一场大雪,随后又是两场。
天降瑞雪,银装素裹,在诗人的眼里,固然是绝美景色,可是对于朝廷来说,可没有那么美好。
气温骤然下降,在京很多百姓都要受冻。
除此之外,厚实的积雪还压垮了不少房舍,在这个大冷天,房屋损坏,一个晚上就能带走不少老弱的性命。
赵鼎不得不下令,调动在京禁军,协助清理积雪,修葺损坏房舍。
为此赵鼎还拿出了三百万缗,用来救济百姓。
忙活了一整天,把一切都安排下去,随后赵鼎有急匆匆来见赵桓。
“官家,臣得到消息,受灾的地方可不只是京城……周边府县,差不多有两百万人,受到了雪灾冲击,好些村子的道路都断绝了。”
赵桓也不是一无所知,他点了点头,“人都安排下去了吗?”
“安排了!”赵鼎回答之后,却又长叹不止,“官家,这几年的气候的确是越来越糟了,旱灾,水灾,寒灾,蝗灾,几乎每年不断。燕京还要稍好一点,开封那边才是灾害不断,还有黄河悬着。老臣现在真是左支右绌,力有未逮!”
赵桓吓了一跳,忙道:“赵卿,你可不许撂挑子,这副担子非你不可!”
赵鼎苦笑,“臣这条命是卖给陛下了,真要是撑不住了,臣自会说的。只是当下这个局面,真的不是那么好办啊!”
赵桓心知肚明,说到底,就是气候周期到了。
在千百年尺度上,气温不断高低起伏,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当气温下降,北方草原无以为生,大批游牧民族南下乱华……这一次的气候变化高峰就是蒙古人南下,南宋灭亡。
在南宋之后,有个两百年的恢复期,正好和大明盛世重合……随后温度下降,清兵入关……而到了赵桓上辈子的时候,气温又在往上走,不光是气温往上走,甚至降水都在增加。
河西走廊的绿洲在恢复,西北的沙漠都出现了洪水……虽然大量的雨水会带了严重的问题,但是背后的积极意义却是不能忽视的。
如果雨热条件够了,大象回到了中原,燕山以南都是竹子,河西走廊绿洲连绵,直通西域……毫无疑问,汉唐盛世又要回来了。
天命国运虽然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可是温度变化却是实实在在,不可忽视。
对于赵桓来说,他的不幸就是恰好赶上了一个下行周期,要靠着人力跟上天斗争,难度真的不小。
“赵相公,咱们必须好好剖析一下……如果天气越来越恶劣,咱们要怎么应付?”
赵鼎沉吟道:“官家,这件事很早就说了,臣一直在竭力屯粮,不至于让百姓饿死,可若是上天一直如此,臣,臣恐怕就无力回天了。”
赵桓点头道:“的确是不容易,但是朕以为,也并非没有办法。大禹治水,便是人定胜天的杰作。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核心是燃料。”
“燃料?”
“对,就是取暖问题!”赵桓沉吟道:“这几年朝廷都在鼓励百姓种树,尤其是黄河两岸,起。
新仓正是他修引水渠的地方,他还记得那个村子,记得那些善良的百姓。
“我,我也想去。行吗?”
图瓦并不在乎,多一个劳力,有什么不好。
他们立刻动身,和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不少中下级官吏,以及在京的禁军……庞大的人群,分成多路,沿着各个方向,探查村镇,了解百姓情况,帮着排忧解难。
纳昔和图瓦踩在两尺多的积雪上面,忍受着猎猎寒风,心惊肉跳。
“你,你见过这么大的雪吗?”纳昔低声问道。
图瓦摇头,他的家还是很温暖的,甚至有些炎热。
可纳昔却继续道:“我见过,在高加索,每隔几年,都会有暴雪袭来。我们的村子曾经三个月,与世隔绝,那一次我们几乎死掉。就在我们村子的几十里之外,整整一村人,全,全都冻死了!”
图瓦对此表示同情,反问道:“就没有人帮助他们吗?”
纳昔咧嘴笑了,十分无奈。
“你当哪里都是大宋啊?”
图瓦也怔了怔,无奈苦笑,“的确,只有大宋会干这种事情,会把老百姓的命当回事……纳昔,你想不想把大宋的这些,带回家乡?”
纳昔咧嘴苦笑,如果允许,他当然愿意让家乡变好,只可惜,那是不可能的。
“贵族,地主,还有寺庙里长老……他们死死盘踞,压榨着可怜的人们……除非有一天,大宋的天兵能够到达,才能清扫掉一切!”纳昔说这话的时候,眼神闪烁着火焰。
图瓦也是如此,大宋的文明,足以领袖整个世界!
身为大宋的官吏,他有着强烈的骄傲。
经过了三天的跋涉,他们才踏着积雪,到达了通往新仓的路口。
不出意外,这里被封锁了。
厚厚的积雪,堆满了道路,连两边的壕沟都填平了。
没有任何迟疑,立刻行动!
包括纳昔和图瓦在内,一百六十多名士兵,投入了其中。
他们携带着铁锹,铲子,还有十匹运输积雪的挽马,开始迅速清理。这可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纳昔分外用力,干到了热火朝天的时候,甚至甩开了外衣,在他的头顶,有白汽缭绕。
忙活了一整天下来,他们每个人都疲惫不堪,可距离开通道路,还剩下十几里远。
“休息一下,吃点干粮吧!”图瓦下达了命令。
手握着冰凉绑硬面饼的纳昔丝毫放松不下来。
“这个村子里因为遭受战乱,缺少青壮劳力,所以才会派我们过来挖水渠。现在他们肯定没办法清理积雪,时间这么久了,很容易出大事的。万一有人病了,死了……我们会一辈子愧疚的!”
纳昔冲着禁军士兵道:“拜托了,咱们连夜赶工,把道路打通吧!”
听到了纳昔话的禁军,互相看了看,很快都明白了彼此的心意。
一个都头站了起来,哈哈大笑道:“这个理儿我们懂!大家伙还有一刻钟,啃完了干粮,一起干活!”
凛冽寒风,还夹杂着一点雪花,冰冷的夜里,唯有人心是热乎的,大家伙奋力清理,不时传出苍凉的军歌。
一直忙活到了后半夜,大家伙疲惫不堪……突然,他们的对面竟然也出现了声音。
一定是村民!
打起精神,加快速度!
终于,在曙光出现的时候,路通了。
熟悉的面孔又出现了,纳昔兴奋地冲过来,看到他的时候,大家伙像是错愕,随即也是狂喜。
“有药吗?”那个白发苍苍,记录村史的老头焦急问道:“孙老太太,还有好些人都病了,命在旦夕。”
纳昔一听就急了,要是没有孙老太太的劝说,哪有今天的他啊!
“有,什么都有!”他背弃药包,撅着屁股就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