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崇祯十七年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崇祯十七年】 第十一章 争分夺秒(第2/3页)

首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目录


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3.com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新暖才文学网网址找回安卓APP,防止网址丢失!

受到崇祯帝的责备,更担心女真十万大军的随时到

    来。两位总兵的心情如同紧绷的弓弦,随时都可能断裂。

    就在这时,德胜门缓缓打开,一队人马从城内走出。满桂和侯世禄定睛一看,

    原来是崇祯帝派来的官员,而领头的正是皇帝身边的红人王承恩。王承恩的到来,

    如同春风化雨,让两位总兵心中的焦虑和恐惧瞬间消散。

    他们看到王承恩手持皇帝的圣旨,身后跟着一群随从,他们抬着美酒和食物,

    以及各种慰劳品。王承恩面带微笑,步履从容地走向满桂和侯世禄,他的出现无

    疑是皇帝对两位总兵的信任和关怀的象征。

    满桂和侯世禄连忙上前,准备迎接王承恩的到来。

    满桂和侯世禄两位总兵,身着战甲,盔明甲亮,显得威武而庄重。两人立即

    整理装束,准备以最尊敬的礼节迎接这位皇帝身边的红人。

    随着王承恩的临近,满桂和侯世禄迈步向前,步伐铿锵有力,彰显着军人的

    严谨与纪律。他们来到王承恩的身边,动作整齐划一地单膝下跪,一手叉腰,一

    手捶地,这是武将特有的致敬方式,既显示了他们的勇武,也表达了对王承恩的

    尊重。

    王承恩见状,脸上露出了和煦的笑容,他的声音带着几分亲切和谦虚,说道:

    「快快请起,奴婢何敢有如此大的面子,要二位总兵参见啊。」他的态度让紧张

    的气氛顿时缓和了不少。

    满桂抬起头,眼神坚定地回道:「王公公说笑了,如今您可是皇上最信任的

    人,属下理当参见,不无不妥。」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王承恩地位的认可和对皇

    权的敬畏。

    侯世禄紧接着问道:「不知道,王公公来,可是皇上有什么旨意吗?」

    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和忐忑,毕竟在战败之后,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皇帝

    的责罚。

    王承恩微微点头,随即收敛了笑容,换上了一副严肃的表情,道:「嗯,嗯,

    二位听旨。」他的声音铿锵有力,让满桂和侯世禄立即跪伏于地,气氛变得庄重

    而紧张。

    王承恩宣读了皇帝的旨意,声音清晰而坚定:「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

    世禄,抗敌有功,保存实力,忠心护国,特此犒赏银万两,粮草备足,命你二部

    就地驻守德胜门外,以抗关外女真人。」

    随着旨意的宣读,满桂和侯世禄的心情由紧张转为激动,他们感激涕零,心

    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他们高声回应:「微臣接旨,皇上万岁,大明永存。」声音中充满了对皇帝

    的忠诚和对大明的热爱。

    王承恩微微一笑,恢复了和蔼的神情,道:「两位总兵大人快快请起,加紧

    布防,好防备贼军啊。」他的话语中带着鼓励和信任。

    满桂和侯世禄站起身来,庄严地回应:「属下遵命,保卫皇上,保卫大明是

    明军神圣的职责。」他们的声音在德胜门外回荡,表达了他们坚定不移的决心。

    王承恩与两位总兵寒暄了几句后,便告辞回城。他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城门之

    内,而满桂和侯世禄则立即开始着手加强防御,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他们

    知道,王承恩一回城就会投入到更加紧张的巡防工作中,与女真军的决战已经迫

    在眉睫。

    孙承宗从通州派来的万余援军,在风尘仆仆的长途跋涉后,终于赶回了北京

    城。这些士兵虽然疲惫,但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因为他们知道,自

    己的使命是保卫这座帝国的心脏。

    这些宝贵的兵力一到达,便立即被朝廷接管,迅速分配到北京城的各个关键

    防御点。北京城的城墙高大而坚固,东南西北各城门都是潜在的攻击点,需要足

    够的兵力来镇守。

    加上锦衣卫、禁卫军、御林军以及九门的官兵,守城的兵力达到了三万多人。

    这些士兵是大明帝国最精锐的力量,他们的任务是确保京城的安全。随后,

    紫禁城里的几千名太监也被动员起来,他们虽然不是专业的战士,但在这种危机

    时刻,每一分力量都至关重要,使得总兵力上升到四万人。

    然而,四万人对于守护整个北京城来说,仍然显得捉襟见肘。大明此时为了

    清剿农民军,已经在中原战场上被牵制了大量兵力,达十几万人之多。皇太极准

    确预见了这一点,利用大明军事上的空虚,率领十万余女真军绕道蒙古,从长城

    突击,形成了局部的兵力绝对优势。

    女真军兵峰所至之处,遇到的明军数量远远不及,无法形成有效抵抗,导致

    女真军能够摧枯拉朽般顺利推进,直至兵临北京城下。

    北京城的城门众多,四万兵力一经分散,便显得稀薄。大多数兵力被分派到

    外围城门和城墙上,这些地方是防御的第一线,需要重兵把守。而内围的城门里,

    大多数城门的驻守兵力不过一二百人,他们必须在人数上的劣势中发挥出最大的

    战斗力。

    紫禁城作为皇权的象征,守备兵力更是不足五百人。这些士兵肩负着保卫皇

    帝和皇族安全的重任,虽然人数不多,但每一个都是精挑细选的精英,他们的存

    在是皇城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

    在这种紧张的局势下,北京城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紧张与不安。士兵们在

    城墙上巡逻,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太监们在紫禁城内忙碌,准备着各种防

    御措施;而城内的百姓则在忐忑中度过每一天,祈祷着战争的阴霾能够早日散去。

    在北京城的外围,分布着多个重要的城门,它们是京城防御的第一线。

    北面,德胜门和安定门巍然屹立,如同守护京城的坚强盾牌。东面,崇仁门

    (东直门)

    和齐化门(朝阳门)以及外城的东便门和广渠门,构成了京城东侧的屏障。

    南面,外城的左安门、永定门和右安门守护着京城的南大门。西面,外城的

    广宁门、西便门、阜城门和义门(西直门)构成了京城西侧的防线。

    内围城墙则更为重要,南面有正阳门(前门)、崇文门和宣武门,它们是内

    城与外城结合部的关键点。皇城的南面有承天门,东有东安门,西有西安门,北

    有北安门,这些城门不仅具有防御功能,也是皇权的象征。

    紫禁城作为大明皇帝的居所,其城门的防御更为森严。南有午门,北有玄武

    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这些城门是紫禁城的门户,也是保护皇帝安全的

    最后防线。

    崇祯帝深知京城防御的重要性,在北京城的各个城门都布下了重兵驻守。这

    些城门层层相扣,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外城保护着内城的南面,内城又保护

    着皇城,皇城保护着紫禁城,最终紫禁城保护着大明的皇帝。这样的布局,使得

    每一道防线都至关重要,每一扇城门都承载着守护京城的重任。

    皇城内还有北海、中海、南海等水源,这些水源在战时可以解决守军的饮水

    问题,确保即使在被围城的情况下,京城内部的水源供给也不会断绝。

    在这些城门之上,士兵们日夜巡逻,警惕着四周的动静。他们的目光锐利,

    手中的兵器随时准备迎接可能的战斗。城门紧闭,只有经过严格审查的人才能进

    出。城墙上,旌旗猎猎,火把通明,映照着士兵们坚定的面容。

    城内的百姓也能感受到战争的紧张气氛,他们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守军能

    够击退敌人,保卫家园。

    十一月,十九日。

    北京,天气寒冷,凌晨的紫禁城被一层薄雾笼罩,仿佛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轻

    纱。在这片寂静之中,大明朝的命运似乎也如同这灰蒙蒙的天色,充满了不确定

    性和忧虑。

    乾清宫,作为皇帝的居所,本应是庄严肃穆的,然而在这个凌晨,却传出了

    崇祯帝肝肠寸断的哭诉声。这哭声在空旷的宫殿中回荡,显得格外凄凉和无助。

    崇祯帝身着象征皇权的黄色龙袍,但此刻的他,却显得有些失魂落魄。龙袍

    的前襟敞开,露出了他瘦弱的身躯。他的双手平伸张开,似乎在寻求一种无法触

    及的安慰。龙袍的下摆不长,随着他踉跄的步伐在地板上拖动,发出轻微的沙沙

    声。

    在乾清宫昏暗的光线中,崇祯帝的身影若隐若现,他的步伐忽左忽右,显得

    有些漫无目的。龙袍下摆随着他的步伐时而平坦铺开,时而又因忽然转身而卷起,

    如同波浪一般。在昏暗中,龙袍上的龙腾四海图仿佛有了生命,随着崇祯帝的动

    作而蠕动,即使在微弱的光线中,那升龙的图案依然栩栩如生,彰显着皇权的威

    严。

    崇祯帝的哭诉声在宫殿内回荡,他的声音中充满了对大明朝未来的担忧和对

    百姓疾苦的同情:「大明,大明,你怎会如此?」这哭诉声不仅是对国家命运的

    忧虑,也是对自己作为皇帝无法逆转局势的无奈和悲痛。

    在这个风雨飘摇的时刻,崇祯帝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深知自己肩负

    着沉重的责任,却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力感。他的哭诉,是对大明朝数百年基

    业可能毁于一旦的恐惧,也是对亿万百姓可能遭受战火荼毒的哀伤。

    在乾清宫的幽深之中,崇祯帝的身影显得格外孤独。走累了的他,伸出一手,

    扶住了宫中的顶梁柱。这根柱子笔直而坚固,是整个大殿的支撑之一,正如他作

    为皇帝,支撑着整个大明王朝。他的另一只手,苍白而修长,轻轻地抚摸着柱上

    雕刻精美的升龙,从龙尾开始,缓缓上移,仿佛在寻找着什么,也许是力量,也

    许是慰藉。

    「说呀,为何如此这般折磨朕,这担子太重。」崇祯帝的声音带着哭腔,透

    露出深深的无奈和疲惫。他的手在龙雕刻上移动,直到高度超过了他的臂展,他

    够不着了,就像他无法触及的希望和解决之道。

    崇祯帝缓缓地迈开了步子,身体有些摇晃,他张开双臂,慢慢地转过身来。

    他的长发中分,从肩上垂泄下来,遮住了部分脸庞,也遮住了他的视线。这

    长发,如同他心中的纷乱思绪,无法梳理,无法解开。

    他的双眼,曾在阳光下闪烁着决断和智慧,此刻却显得迷离而茫然。他的眼

    神游离不定,似乎在梦境和现实之间徘徊,又似乎在痛苦和绝望的深渊中挣扎,

    无法自拔。

    「朕想找一安静之地,待着,远离一切,远离,但朕不能这样。」崇祯帝的

    声音低沉而无力,透露出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现实的束缚。他渴望逃离这一切,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远离朝堂的纷争,远离战火的煎熬,但他知道,作为皇帝,

    他不能逃避,不能放弃。

    崇祯帝轻轻弄开遮挡着视线的刘海,露出了他湿润的双眼。他的目光投向了

    乾清宫正中的丹陛上的龙座,那是他权力的象征,也是他责任的重担。他一边轻

    声抽泣着,一边用手扶着丹陛下台阶两旁的汉白玉栏杆,那栏杆冰凉而光滑,如

    同他此刻的心情。

    他一步一步地走上台阶,步伐显得无力而沉重。每走一步,都似乎要用尽全

    身的力气。他的龙座在上方等待着他,等待着他去承担,去抉择,去守护这个风

    雨飘摇的王朝。

    崇祯帝站在龙座前,他的哭诉声在空旷的大殿内回响。「朕年不足二十,反

    贼欺朕年少,在关里与关外,不停的欺辱朕,为何上天不多给大明几年休养之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