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用户注册与阅读记录,书架等功能重新开放 |
百度搜索新暖才文学网,即可找到我们,网址为拼音缩写https://www.xncwxw3.com
(前面加https,http可能无法访问),
即将改版,更多精彩小说请点击"首页-分类-其他小说"
新暖才文学网网址找回安卓APP,防止网址丢失!
经过茶摊掌柜的提醒,离开茶摊继续赶路,况钟才发现脚底下的路确实不一样。踩上去感觉无比的坚硬,而且还平整,连一条车辙都没有。
这样的路修起来成本有多大,况钟不敢想象,这样巨大的投入房山州能够承受的起吗?
况钟知道皇帝现在正在让工部修建京城到金陵的官道,这条南北大道已经修了两三年了,也不知有没有脚下这条路修的好。
也许是官道平直好走,况钟感觉走出十几里路,竟然没有多少疲惫感。这让况钟有些明悟,房山花大力气修路的目的是什么。
道路通畅,来往的时间就会缩短,货物运输的成本就会减少很多。成本下降之后,房山出产的同样商品就会有价格优势。
自古修桥铺路都是大善事,唐知州凭着为房山修路的功绩就足以让房山百姓铭记在心。
又往前走了一段路,况钟看到前方是一条小河,在一条小河上架起了一座石桥连接两岸。
桥头上设立了关卡,来往的行人正在排队通关,况钟带着老仆一人骑一头毛驴,过关的时候关卡收了他们六文钱。
况钟询问一句官员士绅是否可以免税通过,结果收税的小吏一番白眼:“就是皇帝陛下过关也得交税?”
一句话就把况钟想说的话顶了回去,况钟也不生气,拱手继续问道:“差爷!这路本就是给大家走的,你们为何要在这路上设卡敛财?”
“什么叫我们设卡敛财,你走在这条路上就没有发现与别处的土路有所不同吗?某家懒得搭理你,拿好收据单,过了桥没有收据单,那边可是不会放行的。”
况钟也知道就这么堵在路上会影响其他人通行,赶紧和老仆牵着驴过了关口,将驴子拴在桥栏杆上,靠着栏杆一边歇脚一边观察过路人流的情况。
半个时辰的时间,已经往来了不下百辆车辆,这还不算骑着马匹驴骡的行人。
一天下来,这样一个小小的税卡最少能进账二十贯钱。一年下来可就七八千贯,没想到这么一个税卡竟然能有如此多收益。
也不知这笔钱最后装进了谁的口袋,若是用在民生上还算是一项良政,若是被官吏上下分肥,那就是妥妥的恶政。
不过况钟观察了半个时辰,发现这位税吏一直都是非常规矩的收税,并没有故意刁难来往客旅。
难道说这房山的小吏都是如此的奉公守法吗?况钟觉得这是自己一个很好的观察房山行政的机会,窥一斑而知全豹。
况钟看了一下自己手中的税票,他觉得这个税票应该是制约税吏不敢胡乱盘剥客旅的制度。
税票应该是三张小票合在一起,颜色并不相同,最上面一联是白纸,中间一联是黄色的纸,最下面一联是蓝色的纸。
不知道这纸是用了什么技巧,在最上面一张纸上写字,下面两张纸同时都有字迹。
正是这个小小的税票制约了税吏的非分之想,什么车马收什么税都是明码标价,小吏即使在规格不明确的地方打擦边球,这钱也落不到他的口袋。
人家交了十文的税,你不可能给人家开九文的税票,再说这税票到桥的对面,还要再查验一次,票面钱数与车马对的上才能放行,不然就会追究收税小吏的责任。
况钟现在想不明白的是,若是两边的小吏互相勾结进行克扣税款,要如何制衡。
带着这个疑惑,况钟主仆二人牵着小毛驴过了税卡,负责核查的小吏收走了况钟手上黄色的票据,只剩下一张蓝色的票据作为交税凭证。
顺着官道越往房山方向走,就越繁华,官道两旁的房屋已经看不到土坯茅草屋,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的青砖瓦房。
很明显这些房屋在建筑的时候是有着合理的规划,两排房屋中间留有足够车马通行的街道,可是况钟看着这整齐干净的村落,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老仆的一句话点醒了况钟:“老爷!若是老朽能生在这样的村庄,每天含饴弄孙,哪怕就活一年也值了。”
孩子!没错!这村子怎么没有嬉闹玩耍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去了哪里?
“走!我们找个地方吃点东西,歇歇脚再走!”
几乎每个挨着官道的村子,官道两边都有不少铺面,一些心思灵活的村民即使没有铺面,也会在官道两旁摆出自家的土特产,供来往的客旅选择购买。
主仆二人选择了一家比较干净的小馆子,小馆子是夫妻店,浑家在前面跑堂招呼客人,男人在后厨收拾吃食。
主仆二人要一盘卤鸭肉,配上一份儿鸭血粉丝汤,配上二两高粱烧,乡野味浓郁。
可惜现在刚开春,野地里的荠菜、苦菜、蒲公英等野菜还没长出来,不然更加的野趣十足。
妇人上菜的时候,况钟借机问道:“大姐!小店生意怎么样?”
“还算不错,比种田的收入要好一些,这两年我房山百姓普遍都日子好过起来,外乡的客人也愿意来我们这里做生意的,人多了生意就好做了。”
“某家路过几个村子,怎么看不到村子里孩子们?”
“客人是外乡人,第一次来我房山吧?”
“大姐好眼力,某是江西布政使司靖安县人,听说房山乃是我大明最富裕的州。前来房山游历!”
“这就难怪了,我房山与大明任何地方都不一样。您刚才说的大街上看不到孩子,那是因为整个房山的大一点孩子都去学堂读书了。”
“读书?”况钟有些惊讶,房山这是要让所有老百姓的子弟都读书啊!房山百姓都这么富裕了吗?
“是啊!只要满八岁的孩子,不管是男娃娃还是女娃娃都必须要去学堂读书,读三年书之后,就要参加考试,若是考试过关,就继续读书,若是考试成绩不好就回家跟着父母做事。”
“这样都让孩子去学堂读书,家贫的人家能够承担的起孩子的束脩与笔墨纸砚的费用吗?”
“孩子读书不要钱,父母若是不送孩子去读书,还是被官府处罚!”